学校官网
EN

leyu(中国)动态|外国语leyu(中国)“语师同行”活动之“人工智能与文化景观翻译策略”成功举办

作者: 时间:2025年06月05日 21:05 浏览量:

  6月5日下午,由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外国语leyu(中国)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联合主办的“语师同行”系列活动——“人工智能与文化景观翻译策略”——从《论语》里的‘泰山’翻译谈起”,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座349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俄语系韩悦副教授担任主讲,部分英语系、俄语系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了讲座和互动。

  韩悦以《论语·八佾》中的“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地标“泰山”在英语、俄语和AI人工智能翻译上的方法。主讲人韩悦详细阐释了“泰山”在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多重意涵——它是帝王封禅圣地、是“重于泰山”的精神象征、是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韩悦指出,面对文化景观词汇的翻译,应兼顾形式与精神。她提出了“文化深度翻译”的方法,在确保信息准确传递的基础上,可采用加注、解释性翻译、文化类比或创造性转化等方法,力求在译文中重构或部分传递源语言的文化意象和精神内核。在人工智能辅助下探索人机协同的跨文化传播路径成为关键——引发现场师生热烈讨论。

  在讨论环节,与会师生积极发言。教师代表就如何在俄语翻译中处理“泰山”的象征意义分享了经验,研究生代表就如何平衡翻译中文化保真度与译文可读性进行提问,有同学对AI未来在语境理解能力上的突破可能性表示关注。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对经典翻译案例的深度剖析,更是对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学科发展路径的前沿探索。在涉及深厚文化底蕴的翻译领域,人工智能是强大的工具,但人类译者的文化敏感度、历史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仍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