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语践青春|外国语leyu(中国)“非遗新译”多语种非遗调研团赴百花洲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初审:邱琳 复审:唐琨 终审:司世牧 时间:2025年08月02日 20:30 浏览量:

7月13日至15日,外国语leyu(中国)“非遗新译”多语种非遗调研团在leyu(中国)党委副书记司世牧老师的指导下,走进济南百花洲非遗文化街区,开展了一场聚焦齐鲁非遗、面向世界的多语种传播实践活动。

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收集拍摄素材、精心制作形成宣传视频,并致力于多语种翻译与推广,在青砖灰瓦间架起连接千年齐鲁技艺与全球视野的桥梁。

皮影流光 鲁绣飞针

7月13日下午,团队前往济南非遗文化工作站,参观并近距离观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皮影戏。在非遗传承人的讲述中,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幕后故事,深刻感受其精湛技艺与匠心独运。

7月14日上午,调研团成员走进非遗鲁绣,与非遗传承人郑敏老师深入交流。郑敏老师系统教授了“套针”、“钉小针”、“滚针”等针法,详细介绍了鲁绣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现状,并就鲁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路径展开探讨。

(团队成员体验完鲁绣技艺后在郑氏女红工作室与郑敏老师合影)

(团队成员在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合影)

大漆扇语 蓝染云纹

7月14日下午,团队成员采访了髹漆技艺非遗传承老师,并学习体验了漆扇制作这一髹漆技艺表现形式。从制胎、髹漆、打磨到装饰,成员们在体验技艺魅力的同时,与传承人深入探讨如何让拥有6000年历史的大漆文化焕发新活力。

(团队成员在格物小厝采访髹漆技艺非遗传承老师)

7月15日上午,调研团走进泉水扎染牌坊,学习云纹等花纹的扎染方法。据悉,泉水扎染以板蓝根发酵物为染料,结合泉水进行染色,独特方式使其作品极具特色。

(团队成员跟随传承人学习泉水扎染并与老师对话)

社会实践 茶汤清韵

7月15日下午,调研团在济南百花洲非遗文化街区的泉水茶汤传承店展开调研。杨小童老师介绍了泉水茶汤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详解“三煮三泡”古法,让成员们体会到其独特风味与文化价值。团队同步思考如何借助多语种途径,让茶汤体验走出国门,成为济南文化的新名片。

(团队成员采访泉水茶汤传承人后在非遗传承店门口合影)

采访问答 真情流露

01 对鲁绣传承人

问:您如何看待年轻人将非遗作为“网红打卡”的现象?又为何觉得对外翻译是难题?

答:打卡能让更多人看见鲁绣,我不反对,但怕他们只记住镜头里的好看,没看见绷架上磨出的茧子。就像这“打籽绣”,翻译成外语只能说清是“结状针法”,可那每一粒籽绣里藏着的齐鲁姑娘的韧劲,怎么翻呢?年轻人若只看热闹,手艺就成了没根的花。所以,希望有人能够认认真真学习,掌握好技艺,如果能通过外语传播出去,走向世界那就更好了。

02 对髹漆技艺传承人

问:您提到用音乐载体传播髹漆文化,能具体说说这种跨界融合的灵感吗?

答:上次给学生演示漆扇晕染时,有人哼起了古琴曲,那旋律和漆色在水中漫开的节奏竟合上了!后来我们试着在短视频里配《流水》古琴曲,外国网友反而更能看懂“水色入漆”的意境 —— 语言有国界,但美和韵律没有。或许非遗向外走,不必硬译术语,先让他们听见、看见共鸣处。

03 对团队成员

问:扎染的“随机花纹”与茶汤的“固定配比”,看似矛盾却都体现了非遗智慧,您怎么理解这种平衡?

答:扎染时捆布的力度是定的,但染料在泉水里晕开的样子永远猜不到,就像茶汤的配比是老规矩,可茶匠冲壶的手势里藏着自己的节奏。这种“守规矩又留余地”的智慧,或许正是非遗能活几百年的原因——既让人敬畏传统,又能在每一代人手里开出新花。

03 对团队成员

问:从“觉得非遗是老物件”到“感受到掌心温度”,哪个瞬间让您完成了这种转变?

答:鲁绣老师给我看她拇指上的老茧,说“这是几十年跟丝线较劲的印子”时。那茧子摸着硬,可她拈针绣牡丹时,指尖比谁都轻柔。原来非遗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是师傅们把日子一针一线绣进布里,把力气一锤一锤砸进漆里——这温度,得亲手碰过才知道。当外国友人询问茶汤传承人,是否觉得泉水与茶汤的结合,是济南非遗最独特的“密码”时,传承人的回答也印证了这点:你看这龙嘴大铜壶,壶嘴雕的是龙,接的是趵突泉的活水,冲的是本地的米面——少一样都不是这味。

缤纷多语,世界窗口

调研团发挥语言优势,将泉水茶汤相关内容译为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形成宣传视频,以此为济南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窗口。其中,日语以“懐かしい味が心にしみる”(怀念的味道沁入心田),从味觉记忆切入引发共鸣;韩语“산천수로 우려낸 옛날 맛”(用泉水泡出的旧日滋味),唤起了东亚文化所共通的市井温暖记忆;西班牙语“La calidez del antiguo callejón, derretida en esta taza dulce.”(老巷的温暖,融化在这杯甜饮中),运用生动比喻传递出东方甜饮的丰富内涵。

(泉水茶汤非遗宣传视频截选——汉语、日语、韩语、西语版本)

此次多语种对外传播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中,外国语leyu(中国)学子深入了解了茶汤等非遗的文化价值与生存困境,收集素材并完成茶汤非遗宣传视频的多语种翻译与传播。未来,调研团将继续运用多语种专业知识助力非遗传播,为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