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龚亚夫教授做客我校第697期社科大讲坛

作者: 时间:2018年10月27日 10:58 浏览量:

1019日下午,外国语leyu(中国)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697期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31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特邀基础英语教育界知名学者龚亚夫教授,作了题为“中小学英语教育的问题与需要做的研究”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栋教授主持,外院师生七十余人聆听了报告。


龚教授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途径、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文化输入等方面阐述了现今中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做的研究。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课时不足,教材内容缺乏难易度与趣味性匹配的补充资源; 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细致描述; 很少考虑语言学习与品格/思维培养方面的结合等问题;而教学途径则以结构-功能为主,过分关注形式;话题语境也多以英语国家生存目标为参照,很少关注中国学生的内心世界、知识世界,需要重新厘清任务与“真实世界任务”,以及思维品质、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内涵;龚教授通过对教材进行本体结构性评价和主体适切性评价,发现教材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所带来的诸多困难。教学方法上,往往孤立地让学生记忆单词,课堂上还是以机械性活动为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龚教授指出应尊重学生的习得规律,比如内置大纲的存在,注意的作用等等;提问的方式也应该多以参照性问题替代展示性问题,多给予学生纠正性反馈,多让学生以语块的形式把握语言。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可适当使用思维可视图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提升理解水平。就外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来说,龚教授认为要增强教师对于文化深层内涵的把握,不必刻意区分中外浅层文化的“异同”,需进一步加强学生价值观、道德、品格方面的培养。龚亚夫教授针对现今流行的学科核心素养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沉淀下来的品格、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的固化,而不是知识问题,核心素养应该是超越学科的。在语言测试和评价方面,龚教授指出目前中小学主要以零碎语言知识为考察重点,以纸笔为主,很少测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因此主张表现性评价或一些非测试型评价的可行性,比如学习档案、读书笔记、项目和演示等等。讲座过程中,龚教授还如数家珍地向广大师生推荐了很多研究方法和研究专题的书籍。


接下来龚亚夫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同学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有关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龚亚夫教授认为并不能单纯从学习成绩判断教材编写的好坏,学习成绩可能与考试内容有关,也可能与不同年级教科书之间存在的“鸿沟”有关,但不完全是教科书的问题,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最后孙炬副教授对龚教授的讲座作了简要总结。报告持续了一个半小时,龚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又不失幽默风趣,理论与实践并重,展现英语教育家的风范。龚教授以多年来基础英语教育亲历者的身份,对中小学英语学习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等都做了深入思考和探究,同时也为高校研究者和师范类学生展示了今后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整个活动过程气氛热烈,大家感觉收获颇丰。


龚亚夫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担任教育部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委员会委员。龚教授长期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师培训和课程与教学设计。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交际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英语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