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4日下午,外国语leyu(中国)联合与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621期社科大讲坛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特邀请黄埔书院院长仲伟合教授作了题为“口译的艺术与应对策略”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山东外语教学》副主编、我院英语系副主任杨彬老师主持,我院和其他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仲伟合教授的报告内容分为口译的概念、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同声传译和口译的应对策略五个方面。首先,他向大家阐明了口译的概念、模式、类型、特点和要求。口译主要分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耳语口译、联络口译等模式,可分为会议口译、陪同口译、社区口译、电话口译等类型。其中,仲教授特别指出,可以将电话口译作为培养口译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他以海尔公司售后为例:购买海尔公司产品的客户遍布全球各地,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这些客户,尤其是海外的客户,不可能都把产品寄回海尔公司进行检测和维修;如果出现的是某些操作上的小问题,海外客户可以拨打售后电话寻求帮助,这时就需要译员进行电话口译,搭建起售后部门和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仲教授还举了体育赛事和环球新闻的例子,在电视台直播体育赛事和环球新闻的时候,往往需要译员进行同声传译,这对译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
仲教授认为,口译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他就最近AI取代口译译员的热点新闻进行了评论——AI做口译是机器做口译,机器用的是技术,技术是可以进行复制的、是机器可以学习的;但是口译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微妙之处是机器短时间内学不来的,因此,口译译员目前不必担心自己会面临失业的问题。仲教授指出,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需要达到多种要求。他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Daniel Gile、林郁如和他自己总结的口译方程式,点出口译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口译过程的重中之重是口译记忆和口译笔记。如果口译专业学生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只要对这两个方面加强训练,就有可能成为出色的口译译员。仲教授向我们具体解释了口译记忆所要求的短期记忆以及相应的训练模式,包括源语言复述、分类、概括、比较、描述和跟读等;详细介绍了口译笔记需要记下的内容,包括专有名词、数字、单位、关系词等,给我们做了几个口译笔记范例的展示。他强调,口译笔记不宜过多,因为笔记会分散注意力,学生容易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出现听不进源语言的情况。因此,口译笔记只是短期记忆的补充。此外,他还向我们提到了做口译的细节问题,包括做口译时应当使用渡边笔记本和弹簧笔等,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仲伟合教授还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同声传译。他指出了同声传译的六大原则,分别是顺句驱动、随时调整、适度超前、信息重组、合理简约和信息等值。仲教授还为我们讲解了同声传译的十大黄金法则,包括记住口译是为交流服务、合理运用相关设备、保证注意力的集中、不要过多关注生词、确保能够听清说话者和口译译员自己的声音、培养分散注意力的能力、尽可能使用简短的句式、保证语法正确、确保每句话的语义传达以及说完每一句话。之后,仲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口译的应对策略,他指出,口译的变数非常大,在现场有可能发生各种情况。有时,即便口译译员做了译前准备,也可能会出现跟不上说话者语速或难以准确翻译专业用语等情况。这时,译员应当采用简化、概括的策略,时刻记住口译是为了传达意思,不要拘泥于华丽的辞藻,而要专注于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如果简化和概括都不能应对这种情况,译员还应合理采用省略的策略,将某些不必要的信息去除,只还原主要信息。但是,这种策略是不得已之举,一定要慎用。

在报告的最后,仲教授回答了与会的老师和同学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口译与笔译之间的关系、是否需要出国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口译教师如何进行同传教学。他认为,笔译是一种基础,口译专业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笔译能力,这对理解和再现源语言至关重要;目前网络上的教学和口译练习资源非常多,即便不出国,坚持训练也能提升语言能力,如果有机会出国学习也要把握机会;口译教师要进行同传教学,就应当多做实践,因为授人以渔,首先自己要学会打渔,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报告持续了两个小时,仲伟合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解了口译的艺术与应对策略,带动与会人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大家都意犹未尽。最后,由杨彬老师做会议总结,他认为仲教授的讲座将口译理论与口译实践相结合,不仅向大家传授了口译知识,还为同学们进行口译学习和老师们的口译教学指明了方向。感谢仲伟合教授在百忙之中前来与我们分享他的真知灼见,为前来参会的口译学习者和教学者点燃了一盏明灯!
仲伟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现为澳门城市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黄埔书院院长、侨鑫集团联席总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邓宁宁 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