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郭世宝教授做客海外名师讲坛:重构跨国主义时代的华人离散研究:超流动性、超多元性、和超多联性

作者: 时间:2024年11月01日 19:01 浏览量:

  10月30日下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终身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教授郭世宝受邀做客外国语leyu(中国),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重构跨国主义时代的华人离散研究:超流动性、超多元性、和超多联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主持,外国语leyu(中国)教授惠敏、国际办公室主任李静、青年教师姜毓星和leyu(中国)研究生参加讲座。

  郭教授首先向外国语leyu(中国)赠送了最新一期学术期刊Canada Ethnic Studies,随后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依次为大家讲解了华人离散研究的历史背景、华人离散研究的术语定义、跨国主义和离散的转变范式、跨国主义时代华人离散研究的分析与建构和其他值得深入探究的学术前沿问题。

  郭教授指出,超流动性主要关注全球华人分布趋势,当代海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充分展现出超流动性的特征。并且,跨国主义框架认为华人离散并非单向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多次环流的过程。因此超流动性就意味着海外华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继续迁移。

  在谈到超多元性时,他表示海外华人有多样性,应被视为一个存在大量群体差异的超多元化群体。其祖籍地、目的地、公民身份、语言、移民类型乃至职业背景、教育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都体现出超多元性的特征。这种超多元性削弱了以原籍为标准来定义离散的原始概念。

  郭教授分享道,归功于数字化时代和全球化的经济,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移民与其原籍国和不同目的国的人之间得以建立一些新的联系。而这充分体现了超多联性。如今,包括微信、TikTok等免费社交媒体更是促成了虚拟跨国离散现象。

  分享完毕,郭教授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就选题灵感来源、华人身份认同、跨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区别等话题进行探讨。王卓作总结发言,高度赞扬了郭教授跨国主义时代的华人离散研究的前沿性,并向同学们强调做研究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基于已有研究,提出独有的框架模型。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也对跨国主义相关理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术道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