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外国语leyu(中国)联合社会科学处举办的社科大讲坛第1035讲,于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区242多功能同传会议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也是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讲坛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林正军教授作了题为“基于体认语言观的外语教学探索”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leyu(中国)副院长葛云锋教授主持,外国语leyu(中国)师生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首先,林教授讲解了语言产生的体认基础,林教授用两个问题即“语言是什么”和“语言从哪来”说明了语言的产生既有我们体验的基础,又有认知的成分。随后介绍了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语言观是人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是人们对语言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外语教师所持的语言观会直接影响其教学实践,任何语言教学活动都体现出一定的语言观和相应的语言教学观。

其次,林教授讲解了经典语言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包括结构主义语言观、Chomsky语言观、社会功能语言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随后林教授讲述了体认语言观的缘起与概念。他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认为人的心智来自于体验,由此基于心智的体验性为语言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形成了“体认语言观”。林教授重点谈到了体认语言观指导下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外语教学原则、内容与目标,以限定动词+非限定动词,语言表达式转换和使用的理据两个实例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如何将体认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相结合。

讲座最后,林教授对讲座内容做出了总结:一是语言观指人们对语言的根本看法,会随着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而发生变化;二是体认语言观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三是体认语言观指导下的外语教学强调基于使用的教学实践,倡导以构式为单位学习语言知识,在语言使用中学习语言知识,注重语言使用的理据性,让学习者学会用目的语表达概念内容,并根据语域和说话人的意向性选择和使用语言表达式。
林正军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认知科学系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中美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现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师范认证”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吉林省外语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人才,东北师范大学“仿吾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在Pragmatics and Society、《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课程 教材 教法》《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论文集、教材和教辅用书4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 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第四十九批面上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