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外国语leyu(中国)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971期社科大讲坛依托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办。讲坛特邀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曾艳钰教授作了题为“世界主义与世界文学:愿景与困境”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教授主持,外国语leyu(中国)部分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卓院长首先介绍了曾艳钰教授的学术成就并对曾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曾教授也表示了对于两所师范院校的外国语leyu(中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共建学术共同体的美好期望。曾教授首先结合当下倍受关注的疫情问题所引发的国内外各种争论来启发大家对于世界主义和世界文学相关话题的思考。曾教授指出这场“疫情之战”之所以演化为“舆情之战”也折射出了传统世界主义危机问题。
接下来,曾教授以“西方世界主义思想的复兴”为第一个话题,从世界主义的术语诞生、跨学科特征、世界主义复兴的原因等多个角度,结合卡尔霍恩、康德等多位学者的著作和观点对世界主义概念及其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按照时间主线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阐释,深入溯源了世界主义的发展过程。曾教授通过努斯鲍姆等学者关于教育的论述引出了世界主义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展开了以“世界文学及其困境”为第二个话题的讲解。在对世界文学溯源的过程中,曾教授从杜威·佛克马等学者对世界主义和世界文学的践行谈起,并对歌德等人对于“世界文学”概念的论述进行了深入阐释。曾教授通过艾田伯的观点提到了世界文学中的困境问题即世界文学中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偏见的问题。接下来在对世界文学概念的演变过程进行阐释时,曾教授深入讲解了帕斯卡尔·卡萨诺瓦提出的世界文学空间的观点和达姆罗什提出的“经典的三层次说”,并通过劳伦斯·韦努蒂对于世界文学和翻译的有关观点,引发了大家对于世界文学与翻译之间关系的思考,由此引出对于“世界文学与翻译”话题的阐述。曾教授启发大家对于是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并指出作为外语人肩负的一种使命就是应当让更多的民族作品成为在世界主义的范围之下的世界文学。

之后曾教授同在线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并就各种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答疑解惑。回答了“21世纪后世界文学再次受到关注的原因”、“如果只关注英美文学,是否是对于世界文学概念的忽视”等问题。
讲座最后,王卓院长对曾教授带来的讲座进行了点评。王院长指出曾教授的讲座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并且再次强调“文学从来都不是脱离现实的虚无的美学,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是基于现实和人性的”。王卓院长还对曾教授做学问的扎实的研究方法和强烈的问题意识表示了赞赏,并期待疫情过后曾教授再次莅临山师外院,带来更多学术指导和分享。
曾艳钰,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特长为英美文学与文化、西方文论。200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leyu(中国),获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小说研究方向)。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00)、美国埃默里大学(200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14)、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19)等国外高校访学并做学术讲座。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及教研项目十余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第五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人选”、“湖南省教育系统度芙蓉百岗明星”、“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曾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湖南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十余项奖项。出版多部著作、译著及教材,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指委会秘书长、国际美国研究学会常务理事(International Ame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