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田海龙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坛

作者:杨彬 时间:2017年11月18日 10:47 浏览量:

1116日下午,由外国语leyu(中国)和社会科学处联合承办的第570期社科大讲坛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A313会议室举行。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田海龙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话语间的联系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leyu(中国)杨彬副教授主持,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田海龙教授首先回忆了自己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的深厚交情,并展示了他在1991年发表于《山东外语教学》的一篇论文的珍贵手稿。紧接着,田教授强调,作为一名外语学者,应明确自己研究的问题、方法、语料等具体内容,并引出此次讲座的主要主题:话语的概念以及话语之间的相互作用。田教授首先阐述了话语间相互联系的一些形式,如互语和互文、语体链等;一些特征,如主题呼应等;以及话语间联系的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话语间的联系导致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问题,如话语间的联系可以导致一个社会实践对另一个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和规范,也可以导致另一个社会实践出现话语杂糅。接下来,从“再情景化”的概念入手,讨论了批评话语分析对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解释力,通过“垂直再情景化”、“水平再情景化”和“历史再情景化”几个维度,以“呼格吉勒图案”中话语与话语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个案分析。报告展示了批评话语分析新的研究视域、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


最后,田教授与在场师生亲切互动,耐心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田教授以其高屋建瓴的理论视角、明晰条理的思路、幽默风趣的语言、紧贴生活的语言实例给与会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启迪了大家的思维,扩展了学术视野。


报告会结束后,田教授又参与了外国语leyu(中国)2018年度国家社科和教育部项目选题论证活动,语言学和翻译方向申报选题的6位教师参加了论证。这是外国语leyu(中国)本年度进行的第四次项目选题论证活动。


田海龙,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话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编委、系列丛书Discourse Approach to PoliticsSociety and CultureJohn Benjamins)顾问委员会成员、系列丛书《南开话语研究》总主编、辑刊《中国社会语言学》和《话语研究论丛》主编。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个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和著作被广泛引用,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获得天津市领导批示,成果两次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与国际学术话语交流策略研究》。


(杨彬 郑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