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下午,外国语leyu(中国)社科大讲坛第1503期“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于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区242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作为主讲嘉宾,由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主持,外国语leyu(中国)教授徐彬总结。leyu(中国)教师、研究生1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王卓院长介绍主讲人后,讲座正式开始。本次交流以“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为主题,摒弃传统讲座模式,通过面对面互动问答、案例解析与情景模拟,聚焦“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认知、提升国际传播实践能力”。主讲人黄玉龙院长强调,交流的核心并非展示个人能力,而是通过即时反馈与思维碰撞,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翻译与传播的内涵与国际传播逻辑,成为“有底气、能共情、会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会议伊始,黄院长对本次讲座主题进行了剖析,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论述了新时代的起点以及新征程的定位。接着,黄院长同学生们探讨了新时代的“新”之体现,分为“发展理念之新”和“国际形象之新”。前者论述了中国从“唯GDP增长”转向“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后者论述了中国从“自证式宣传”转向“可信性建设”。黄院长对比中日环保实践,指出新时代需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展现“中国发展惠及世界”的诚意,引用了“进博会参展外企市场份额增速超十倍”的数据,证明了“中国机遇论”的说服力。


随后,黄院长向同学们讲授了国际传播的阶段演进与人才培养标准,指出了国际传播阶段的三次迭代,即宣传阶段、国际传播阶段和互动式交流阶段。此外,黄院长还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并通过具体的方法论和案例,向学生们讲述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要课题。同时,黄院长也强调了当今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标准:外语是基础,专业是支撑,文化是关键。在此基础上,黄院长还指出,好的国际传播人才应重视文化共情,而非直接输出政治理念。

接着,黄院长引导同学们共同讨论了对当今中国国情的认知,理解“中国目前是唯一能与美国‘掰腕子’的国家,但需避免盲目自大”,并通过情景表演,还原了外交场合的话语逻辑,凸显“内知国情是国际传播的底气”。


此次讲座交流以“学生总结与互动答疑”收尾,黄院长强调,国际传播人才需平衡“内知国情”并“外晓世界”,避免“重外轻内”或“自说自话”;讲好中国故事需“用事实说话、让数据发声、借共情传递”,让国际社会“看见中国发展的温度与逻辑”。最后,黄院长向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展望,鼓励学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成为“中国可信形象”的建设者与传播者。


最后,外国语leyu(中国)徐彬教授用“Passion”“Vision”“Inspiration”三个英文词,对此次精彩的讲座交流进行了总结。首先,徐老师指出,黄院长全程无休、无稿、无幻灯片,以自由交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互动热情与家国情怀。再次,此次讲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引发了师生对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最后,徐老师对学生们提出展望,希望同学们能在此次讲座中获得启发与灵感,为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讲嘉宾简介:
黄玉龙,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曾任中日日报社发行部主任助理、中国外文局机关发行管理处副处长、今日中国杂志社事业部主任兼中东分社社长、中国报道杂志社社长助理、中国外文局直属驻欧机构中国图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执行董事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