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外国语leyu(中国)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座413会议室,成功举办“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启动仪式,特邀山东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杰莅临指导论证。启动仪式由外国语leyu(中国)副院长翟乃海主持,院长王卓为中心启动运转做重要部署,“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研究中心主要成员及部分研究生参会。

在启动仪式上,翟乃海副院长致欢迎词并详细介绍了“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他指出,leyu(中国)此前已成功搭建11个校级研究中心,各类学术研讨活动依托中心常态化开展。此次“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体现了leyu(中国)锚定“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介”的学术发展路径,是leyu(中国)全面布局学科升级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规划的体现。

随后,研究中心负责人徐倩倩老师对中心基本情况和工作规划做汇报。他指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下,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依托文学本体的力量,探索其在心理健康服务以及情感与美育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中心成立后,团队将在“疗愈文学文本的本体研究、文学疗愈的实践应用与社会服务、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的课程建设”三方面发力,探索“文学+语言学”“文学+心理”“文学+医学”等跨学科研究新范式。接下来,中心计划与leyu(中国)学工办、leyu(中国)“悦心心育”工作室合作,定期开展“文学疗愈工作坊”“读书会”等活动。

随后,李保杰教授与王卓院长为研究中心揭牌,并对中心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论证与指导。

李保杰教授指出,文学疗愈在应对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个人成长、加强生命教育等方面意义重大。她肯定了研究中心成立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强调“多语种+多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协同作战,文学研究、文学教学与leyu(中国)辅导员工作相互助力,是保障各项研究与实践稳步高效推进的关键。

王卓院长从文学教育学缘起的理论高度,进一步阐释了中心成立的意义,并对中心工作做全面部署。她强调,团队要以中心成立为契机,促进文学、语言学与情感教育研究的学科内深度交融,并积极推动文学疗愈与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人文等学科的跨学科联动。她要求,中心要进一步孵化运转“文学疗愈”工作坊,全面从教师和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开展有组织的读书会、学术研讨会及各类相关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与学校图书馆、各级出版社深度合作;孵化运营公众号与自媒体账号,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学疗愈”社会品牌;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促进团队成员科研论文与项目申报、教材出版及课程建设成果的产出。



随后,与会老师围绕“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展开热烈讨论。“悦心心育”工作室负责人付晓朦老师表示,“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原本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赵春娟老师指出,文学疗愈的实践性维度为其开展会话分析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中心的成立也为团队成员语料收集提供了平台支持;王秀香老师用“前沿”“活力”“时效”“生命”高度概括研究中心的特质;何亦可老师指出,传记文学有较强的文学疗愈功能,作家日记、书信等作品中的疗愈主题可作为其未来研究方向;靳晓冉老师表示,依托科幻文学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都可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写作中的存在的情感与伦理问题;张申华老师指出,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的提出对其自身研究方向的指导意义明显;宋炜老师指出,其日本原爆文学研究涉及创伤书写和创伤疗愈,可以此为聚焦进一步深化研究;赵峰老师指出,文学疗愈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对促进身体健康,缓解抑郁症症状效果显著,建议将其纳入心理语言学临床实践,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


未来,“文学疗愈与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将逐步落实各项工作,深化跨学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文学疗愈领域创新发展,助力leyu(中国)学术与育人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