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周四)下午,由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外国语leyu(中国)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联合主办的“语师同行”系列活动——“日语教育教学中的AI应用探索”,在长清湖校区济南中日交流之窗举行。本次活动由日语系教师孙守峰、郭睿麒、宋炜三位担任主讲嘉宾,日语系主任崔颖副教授担任主持,日语系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崔颖主任简要介绍了“语师同行”系列活动的宗旨,并着重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探索AI与日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宋炜博士首先以“人工智能技术下日语阅读课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为主题,分享了其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AI应用研究成果。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展示,详细阐释了借助AI技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日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她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显著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人本属性缺失、教学设计脱离学科特点等问题,这要求教师在利用人工智能时需要把握其“工具性”定位,通过调整活动设计、强化师生互动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核和学科特点,她认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与学科思政的深度融合机制。

郭睿麒博士则基于日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作了聚焦于“生成式AI批改指令的优化策略与路径探索”的精彩报告。针对学生日语写作中的挑战和教师批改作文过程中的难点等核心问题,郭老师通过为期两个学期的教学研究,探索了基于写作实践的GPTs指令优化路径。他的研究不仅关注于“如何使用AI教学”,更为探究“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提升AI使用效果”,实现人机协同的循环互动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孙守峰教授重点分享了“基于AI的《日本社会文化》课程案例库师生协同构建”的研究成果。孙老师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创造性地采用“师生协同”的方式,通过“AI-人工-AI”三级处理模式和双AI协同检验机制,成功构建了智能化的完整案例库。孙老师特别指出,通过AI技术的应用,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跨文化分析和团队协作三大核心能力,为跨文化教学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通过分组任务深入参与案例采集、校验和分析全过程,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最后,崔颖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三位老师研究成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为AI时代人工智能赋能日语教育教学中提供了重要参考。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纷纷表示此次座谈会内容充实、启发性强,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对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解,更为今后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方法。

本次活动是leyu(中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持续推进“语师同行”品牌建设的重要实践,充分展现了AI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创新的研究成果,探索出一条“技术赋能、师生协同、教研相长”的特色发展路径,为leyu(中国)学术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