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上午,外国语leyu(中国)在文渊楼A413室成功举办第1497期社科大讲坛。该讲座主题为“南非文学与涉外法治学科交叉问题的思考”,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国别与区域研究院院长蔡圣勤教授担任主讲嘉宾。leyu(中国)部分校级科研平台负责人、各系部教师、研究生共计4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讲座由外国语leyu(中国)副院长翟乃海主持。

讲座主要聚焦于四个重要维度:一是文学讲述与国家立法,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揭示南非法治现实;二是南非现状与乌托邦构想,分析新南非宪法框架的内在问题;三是民族语言:归化异化与共同体,探讨民族语言与历史认知的关系,强调正视殖民历史对语言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四是文明互鉴与共同家园,通过中国与南非在民族共同体认同建构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发展中国家处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问题。

讲座伊始,蔡圣勤教授简要介绍了文学中的“乌托邦”主题及文学区域国别学中的法律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强调了语言文学与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接下来他从南非文学中的法律问题切入,系统梳理了《耻》《六尺乡土》《与黑共舞》等南非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土地法、婚姻法、教育法、刑法等社会问题。蔡教授指出,社会文化的变革,往往都是“文学先行”。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南非社会的法治现实,更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讲座中,蔡圣勤教授描述了南非的法治现状与乌托邦理想的冲突,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后的法治实践反映出:尽管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取得了政权,但底层黑人群体在土地所有权、教育公平等领域的权益仍未得到根本保障,种种问题不尽如意。蔡圣勤教授还深入剖析了南非在民族语言政策与共同体建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南非“共同语”选择问题的细致考察,并将其与中国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对比,揭示出语言政策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蔡教授指出:中国在土地改革、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南非等南方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南南合作”和文明互鉴的理念正在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但只要南非还拥抱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其实现快速发展的愿景还将面临难以克服的困境。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们积极提问并展开深入讨论。蔡圣勤教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专业详实的解答。翟乃海院长对蔡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其研究不仅是对文学研究理论边界的拓展,也是对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路径的创新。这种跨学科视角为外语专业教师和青年学者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他鼓励参会教师和青年学者将这一理念积极融入后续研究,以创新思维推动学术转型。
本次讲座开创性地将文学作品分析与法治研究相结合,揭示了文学想象对社会现实的预见性和法律文本背后的文化政治意涵,为理解后殖民国家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并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突破。讲座不仅深化了外国语leyu(中国)师生对南非文学与涉外法治关系的理解,还为外国语leyu(中国)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蔡圣勤教授简介:
蔡圣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国别与区域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财经类外语学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仲裁法学会法律英语教学测试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委及成果鉴定专家,国家语委测试中心特聘测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