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刘小俊教授作“从海洋文学的视角读《万叶集》——《万叶集》中的海洋意识”的学术报告

作者: 时间:2021年04月12日 09:13 浏览量:

4月6日,由外国语leyu(中国)和社会科学处联合承办的第1116期社科大讲坛依托腾讯会议举办,此次讲座邀请了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文学部刘小俊教授作为主讲人,为日语系师生作了题为“从海洋文学的视角读《万叶集》 ——《万叶集》中的海洋意识”的讲座。本次讲座也是日语系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东亚区域文化与亚洲共同体的系列讲座之一。日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光贞教授担任主持,日语系全体师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后,刘教授首先就什么是海洋文学、日本海洋文学的研究作为切入口展开。海洋文学是基于对海洋的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或观察所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例如《圣经》中的《诺亚方舟》。有观点认为日本在明治以前由于远洋航海的不发达和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孕育出优秀的海洋文学作品。刘教授认为《万叶集》中与海洋有关的和歌则是反驳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同时,刘教授指出日本目前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海洋文学研究会,相关专著和论文也较少,因此研究海洋文学在日本还没有成为主流。

接着,刘教授讲解了《万叶集》、《万叶集》中的“海”及与海有关联的词和复合词。刘教授指出《万叶集》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日本古代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以及情感的宝贵资料;《万叶集》中的“海”及与海有关联的词和复合词有很多,共计超过1550例。随后在《万叶集》中的海洋意识主题下,刘教授认为除了地理位置上的“海”以外,《万叶集》中的海洋意识还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大海的敬畏,包括海神信仰和对波涛汹涌海洋的描写。其次是赖以生存的资源,包括意为“捕鲸”的枕词「鯨取」、作为日本人维持生命的食物、维持生计的手段,即渔民劳作的场景等。最后是日本对外交流的唯一途径,并详细讲解了《万叶集》中与遣唐使有关的和歌。

在最后的总结阶段,刘教授指出,从海洋意识方面解读《万叶集》是一个新鲜的角度,能够挖掘出更多新的东西,但是目前在日本研究海洋文学尚未成为主流,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海洋文学的研究中去。

刘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与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

专家简介:刘小俊,博士、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文学部教授、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日本古典和歌、古典文学、中日古典文学。著有《无常的钟声》《才媛如花(京都女子大学)》等;译有《晚菊》《不毛之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