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外国语leyu(中国)成功举办第856届社科大讲坛之“《大西洋之声》中黑奴贸易幽灵的后殖民精神分析

作者: 时间:2019年10月24日 11:22 浏览量:

 

 

1023日下午,外国语leyu(中国)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856期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313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特邀东北师范大学徐彬教授作了题为“《大西洋之声》中黑奴贸易幽灵的后殖民精神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教授主持,leyu(中国)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讲座伊始,徐彬教授带我们进行了“黑奴、黑金与泛非节:卡里尔·菲利普斯《大西洋之声》中黑奴贸易幽灵的后殖民精神分析”的学术探讨。徐教授从后殖民精神疾病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英国流散非裔作家菲尔普斯在《大西洋之声》的旅行叙事。并利用后殖民精神疾病分析的相关理论,以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举例给予了在场研究生和老师以深刻的学术启发和论文写作的指导。

随后,徐教授向我们阐释了他的文本研究观和论文的创作背景。徐教授指出研究非裔文学,尤其是流散非裔文学需要有“根植文本,超越文本”的宽广的研究视野。文本的研究要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要注重时间与空间与文本分析的融合,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去反观历史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才能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做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

接下来徐教授就论文内容从后殖民精神疾病分析的理论视角出发揭示了菲尔普斯在《大西洋之声》中对于英国利物浦黑金、暗恐与集体忧郁症和非洲加纳“泛非节”、“回家”的生意与无罪妄想症的旅行叙事书写。徐教授首先以生动的语言将黑奴贸易比喻为“帝国主义的回旋镖”,时间的流逝并未消解1819世纪的黑奴贸易在20世纪末对于殖民地与被殖民地人民的影响,反而逐渐抹杀和扭曲了历史,其原因源自他们对祖辈历史罪责的逃避和对当下物质欲求的抒发。物质欲求的抒发以逃避罪责为前提,引发欲求主体畏罪却不认罪的精神分裂,20 世纪90年代末,利物浦人五月里播放圣诞歌曲的癖好和加纳人“泛非节”空洞无物的商业炒作是菲利普斯笔下利物浦人集体忧郁症和加纳人“被卖者有罪,卖人者无辜”的无罪妄想症等后殖民精神疾病的外现。

徐教授指出《大西洋之声》中,透过利物浦和加纳的旅行叙事,菲利普斯为读者阐释了如下事实:被遮蔽和篡改的黑奴贸易史如幽灵一般袭扰着利物浦人和加纳人的后殖民精神世界,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反思。

最后,王卓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徐彬教授所讲论文体现了其本人研究的整体风貌及特点。然后王卓院长结合徐彬教授的学术写作特点对学生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对论文的概念界定问题,要结合自己所作研究,在此语境下进行主要的概念界定;二是学会对史料进行处理,涉及到对史料的重新认识,再就是史料要在尊重正确的历史观及政治观的基础上,符合当今语境来进行使用;三是理论的融入问题,论文写作不要一味的梳理理论,要学会将理论用于“无形”之中,使理论成为论文写作的背后支撑力量;四是论文写作需要想象力,将生活场景巧妙融入到论文建构中,以此巧妙地转化成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王卓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在学术水平上更上一层楼。徐彬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内容详实,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学术盛宴。

 

徐彬,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东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20179-20208月、国家社科匿名评审专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语与外语教学》以及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3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博士后特别资助、辽宁省优秀人才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