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外国语leyu(中国)成功举办第849讲社科大讲坛之

作者: 时间:2019年10月16日 09:03 浏览量:

     10 14日下午,外国语leyu(中国)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849期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242同声传译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杨俊峰教授作了题为“翻译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教授主持,外国语leyu(中国)党委书记岳希亮、leyu(中国)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讲座中,杨教授首先对于我们应当建立怎样的话语体系这一问题做出回答:我们建立的话语体系应当是国际社会可以接受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这一回答明确了大家对于话语体系的认识。

紧接着杨教授跟大家分享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历史与现状。杨教授先是从西方国家存在认知偏差的角度指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其障碍是巨大的、挑战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之后又从构建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角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都需要我们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方面,我们中国应该最有发言权。

在接下来的翻译实践分析中,杨教授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翻译的关系”。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都离不开翻译,在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将翻译作为路径和手段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翻译要以效果为导向。

讲座最后,杨教授通过对《中国日报》中大量文本范例的分析,对翻译专业的研究生提出两大策略性建议:一是译文的两个“最大限度”,其中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中文意思,使译文不走样,使读者不误读;其二是在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要最大限度地接近英语(外文),与英语(外文)受众产生共鸣。二是用解释或叙述的方式(也可称为讲故事的方式)翻译。杨教授鼓励研究生同学要积极进行翻译实践,从实践中提炼升华,在字词的微小细节之间进行反复推敲。

最后,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教授对本次报告做了总结,认为杨教授的报告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并指出一个优秀的译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也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王卓院长鼓励大家在研究中采用杨教授的两大策略性建议,要将压力化为动力,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报告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杨俊峰,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原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连续五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英语教学节目。杨俊峰教授已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他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已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专著等70余部;译著包括《旧金山》、《夏威夷》、《古巴》、《美国历史》、《美国经济》等;专著包括《二十世纪加拿大英语作家及作品研究》、《翻译的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