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EN

外国语leyu(中国)成功举办社科大讲坛之七三九期“阿甘本论卡夫卡”

作者: 时间:2018年12月20日 14:54 浏览量:

12月18日下午,外国语leyu(中国)联合社科处举办的第739期社科大讲坛于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区313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讲坛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文leyu(中国)曾艳兵教授主讲曾教授为本次讲坛带来了他卡夫卡最新研究成果:“阿甘本论卡夫卡”,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曾艳兵

曾教授首先对意大利著名政治哲学家、思想家、意大利维罗拉大学美学教授阿甘本做了简要介绍,并指出阿甘本的思想以语言哲学思考为起点,进一步延伸至哲学、美学、宗教、文学等领域。当谈到阿甘本与卡夫卡之间的关系时,曾教授用“双向阐释”四字加以论证,即阿甘本对卡夫卡多有研究和论述,其著述中有关卡夫卡的例证比比皆是。无论是通过阿甘本来阅读卡夫卡,还是借卡夫卡来理解阿甘本,都是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思路。继而,曾教授抽丝剥茧般地从语言学、法律、宗教三个维度作为切入方法,对阿甘本论卡夫卡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曾教“双向阐释”的第一个层面是“证据源于一种语言分析”的理念。阿甘本的思想以语言哲学思考为起点,其语言学基础和功底使他在讨论卡夫卡时常常从这一角度切入,然后循序渐进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曾教授以阿甘本重点探讨和分析卡夫卡两部小说《诉讼》和《城堡》中主人公的著述《K》为例,从语言层面对字母“K”代表的“诬告”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接下来曾教授又对《K》的第二部分中卡夫卡《城堡》的小说主人公K 的土地测量员这一身份设定进行了剖析。曾教授表示这一身份并非偶然设定,而是有意为之。土地测量员这一职位需经过严苛的考试,且涉及到罗马神圣边境的划定,一定程度上可谓是法律的创建者。因而,此时的分析实现了从语言到法律的自然过渡。在第二部分“法律与‘法X·力’”中,曾教授列举了诸多阿甘本的著作,证明其从语言哲学到法政哲学的转向。另外,曾教授指出作为文学家的卡夫卡,其作品中蕴含着浓郁的法哲学与法政治学内容,因此阿甘本转而研究卡夫卡是合乎情理的,同时阿甘本的转向与本雅明不无关系。曾教授以线性图表明了阿甘本是本雅明的阅读者,本雅明又是卡夫卡的阅读者,因此卡夫卡的思想对阿甘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阿甘本特别关注卡夫卡笔下那种无意义但有效率的法律,此时的法律已升华为等同于生命或生活,变成“法X·力”。接下来,曾教授从宗教视角“生命转型成经文”出发,指出卡夫卡就是一个将自身完全融入写作的人,写作就是卡夫卡的祈祷方式,他的创作不过是将生命转型成了经文。最后,曾艳兵教授综合以上所述总结道,阿甘本论述卡夫卡是独到的、新鲜的,也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但也只是众多理解和阐释卡夫卡的方式之一。

合

接下来曾教授和外院的师生进行了精彩互动。王卓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曾教授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卡夫卡研究第一人,源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善于思考和广博的知识。她鼓励在座的同学们要向曾教授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用学理去证明,提出新鲜的想法,注重思维过程;并指出文学是社会文化集大成者,因此文学研究者要抱有好奇心,兼收并蓄,从各个学科汲取营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坛成功地落下了帷幕。 

曾艳兵,中国人民大学文leyu(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