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由“跨学科、融学术”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虚拟教研室牵头主办的 2025 年暑期活动 —《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课例研究线上专项指导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胡杰辉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院长王卓教授,针对《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课例研究活动,尤其是课例研究论文撰写环节,对河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三支教学团队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专项指导。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课例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了研究成果的呈现和凝练。

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郑玮老师首先介绍了团队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B》为例,通过三轮教学迭代解决学生口头报告中问题意识薄弱和互动不足的问题。胡杰辉教授对河南大学的课例研究给于了高度的评价,提出在论文撰写中对于教学痛点问题的分析要精准到位,同时也需要思考课例研究对于痛点问题解决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王卓教授肯定了本课例研究主题的价值,建议团队更加聚焦课例研究论文撰写的规范构架,使课例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更加具有示范性、可借鉴性和可移植性。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孙建蕾老师介绍了团队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在课例研究中探讨外语教师如何与教材深度互动,实现教材内容给养的有效转化。胡杰辉教授深入剖析了课例研究选题的初衷、对痛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寻求的解决方法。王卓教授对电子科技大学团队在进行课例研究中规范的内在逻辑设计和执行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陈琳琳老师介绍了团队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基于教材内容的跨学科项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胡杰辉教授肯定了团队选题的重要意义,同时建议对于思辨能力培养和教学的具体实践,可以在论文中重点阐述,强化示范意义。王卓教授对“跨学科、融学术”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如何以更学理化的方式落实到大学外语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课例研究,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牵头发起。自 2024 年 7 月启动以来,该研究已吸引“跨学科、融学术”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虚拟教研室中十余所高校的近百位一线教师踊跃参与,通过多轮课堂教学实践与深度研讨,积累了大量珍贵的一线教学实践及研究素材,同时获得多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改革及教材的有效使用探索出了全新的实践路径。
文源:外国语leyu(中国)
图源:外国语leyu(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