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leyu(中国)高质量发展活动之校友学术论坛特邀请学界校友重温青春足迹,共话leyu(中国)发展蓝图。2025年10月29日下午,作为系列讲座之一,我院优秀校友、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王树福教授做了主题为“文学经济批评与外国文学研究”的讲座。外国语leyu(中国)俄语系副主任王世臣老师主持,俄语系韩悦副教授、张珉博士,俄语系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与此次活动。

王世臣副主任首先欢迎王树福教授回到母校,并简要介绍王树福教授的个人经历和学术背景。
王树福教授对母校各位老师表示感谢,随后讲座开始。他首先指出,当代国际学术主要潮流、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联以及跨学科综合研究创新路径催生了当下的文学经济批评。文学与经济虽然是两门相去甚远的学科,但二者以相近的修辞手法、相似的逻辑机制和相同的思维方式,使得彼此之间保持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文学经济批评主要从经济角度来解读文学文本、文学实践和文化现象,意在通过历史性考察文本产生的物质条件实现跨学科研究,通过同源性类比分析文学文本的形式结构与经济体系的逻辑结构。

随后,王树福教授详细梳理了文学经济批评的源起与发展历程,“经济批评”始自1970年代末期1980年代初期的美国人文学界,经历了一个从相对模糊到比较清晰、从理论缺失到理论自觉、从经济视角到文化研究、从文本实践到话语构建的探索历程和发展演变。

关于文学经济批评的三个研究维度,王树福教授分别列举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实例说明。其一,文本内部经济叙事(即文学中的经济话语)主要分析文学文本中的经济概念、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研究文学文本中文字和形象的内部流通和经济因素。其二,文本外部经济实践(即文学的经济学表征)主要分析文学作为活动形式运作的经济功能,研究文学文本产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说明文学文本在推广、销售和经典化中的外部流通和经济消费。其三,文学内外经济间性(即文学与经济的交互问题)主要以文学为核心,分析文学话语与经济话语的相互影响及其共同的修辞性质、经济学修辞和文本经济学。此外,文学经济批评充分借鉴“传统经济批评”的研究角度、“新经济批评”的分析方法和“经济人文”的学术视阈,主要采用新历史主义、文学社会学、同源比较分析以及其他跨学科方法。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王树福教授详细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并鼓励大家积极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同时善用AI工具进行辅助。

此次讲座梳理了文学经济批评的源起与发展,深入探讨文学经济批评的研究维度,兼具创新性与深刻性,为外国语leyu(中国)师生交流学术心得、拓宽研究视野提供了有益的交流契机。

王树福教授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俄语系98级校友,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leyu(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leyu(中国)戏剧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公派访问学者,兼任外国戏剧研究联盟副理事长、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戏剧艺术和文学跨学科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合作项目等10余项课题。出版《20世纪俄罗斯文学谱系演变论》《19世纪俄国文学》(插图版)《巴别尔剧作集》(译著)等著述;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戏剧》等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荣获多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